20周年征稿作品展|雅达和我的父亲 ——工作与人生意义的探寻

发布时间: 2023-09-04

编者按:

雅达电子(罗定)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经28年了,作为泰嘉股份控股子公司,有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品牌、产品、荣誉和历史底蕴,更有承载着雅达人炽热态度的种种故事,值得我们去回味。

正值泰嘉股份20周年之际,让我们一起走进雅达,感受雅达人的时代印记,赋能协同,凝聚砥砺前行的力量。

何桂贤 | 电源事业部何宇夏家属

人为什么要工作?工作的意义是什么?

以前不曾思考过的问题,从去年正式工作、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,不停的在脑海中浮现。

我迫切地想要找到答案。

社会阅历尚浅的我,将目光转向了一位“资深打工人”——父亲,在罗定雅达工作了13年的工程师,我想在他的身上找到答案。

十三年前的那一幕,仿佛就发生在上一秒。

清早,父亲从房间走出来,竟穿着一身笔挺西装,看上去精神极了!与平常只穿运动装的他,有着一百八十度的反差。

母亲帮他理了理领带,又拍了拍肩上的灰。父亲则笑着对还处在惊讶中的我扮了个鬼脸。

那天正是父亲去雅达应聘的日子。

关于雅达、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有很多,一起重拾回忆的碎片,踏进岁月的长河去看看吧。

记忆中的雅达 

平常周末出行,只要经过雅达门口,父亲就会停下车来,指着大门介绍一番:里面有很多大楼,好几千员工。一到下班时间,门口周边的小饭店、小摊就立马热闹起来。

听到这里,我总会问父亲,能不能带我们进去看看。

父亲则一脸严肃地解释说,雅达的管理很严格,外人不可随意进出,工作人员也需要佩戴工作证才能出入。


图片 1.png

罗定雅达  图片来源:资料图


幸好,后来雅达举办了一次周年庆活动。我终于有机会随父亲进去看看,心里乐开了花。

里面果然如他所说,路面很白很宽,绿油油的草坪,还有很多白色大楼。每层都有着先进的大机器、摆放整齐的货物。

工作人员来来往往,有的穿着白色工衣,有的穿着浅蓝色的,大家上班时忙碌热闹的场景立即浮现在我脑中。

这天,员工们都带上家人到雅达参观,我也看到了父亲的同事。大家都在向自己的家人介绍雅达,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。

晚上,我们还观看了精彩的表演和绚烂的烟花盛会。

表演中,有位歌手唱起了当时很流行的《丁香花》。恰好我也会唱,我就在草地旁跟着开心地唱了起来,父亲则在旁边和同事畅谈。

这就是我对雅达的第一次回忆了。

整齐的工作服、高大的楼宇、先进的机器……这片地方是神圣的,能在这里工作的人都很了不起,因为他有能力去为这个地方贡献力量。而这个地方,也承载了每一个人的梦想、青春和汗水。

父亲的同事

父亲的同事是怎样的呢?

他的同事有很多。印象最深刻的,要数几位外国朋友了。

家里书柜上,有一排陈旧的英语书。有父亲大学时的英语教科书,还有几本是向表姐借来的初中英语书。整齐是整齐,但我很少看到父亲翻动那些书。

小学三年级的时候,父亲和同事们去龙湾游玩,我和外婆在家等他回来。一台奶白色的车远远映入眼帘,车门的标志很是熟悉,这不就是父亲衣服上的标志嘛!

车门缓缓打开,我在旁边焦急地等着父亲下来。居然下来了一位白皮肤、棕头发,有着浓密大胡子,穿着花衬衫的高个子外国人!

图片 2.png

“龙湾之旅”合影,后排中间位置为高个子外国同事。


我直直地盯着他,连父亲什么时候下车的都不知道了。

父亲拉着我的手走到外国人面前,讲了一句英文,高个子外国人笑着点点头。接着父亲叫来一位卷发阿姨,她拿着相机帮我们三个人拍了一张合照。

高个子外国人握了握我的手,此刻我的脑中一直在想英语老师最近教了哪些英语句子。书到用时方恨少,只想起第一单元的第一句话:“Nice to meet you!”

过后的几天里,我都追着问父亲,照片有没有洗出来。

可惜后来阿姨告诉父亲,照片不小心删除了。那时我和高个子外国人合照的惊喜模样,也就无法重温了。

第二位认识的外国人同事来自菲律宾,我们都叫他“阿砖”。

“阿砖”皮肤很黑,戴着金丝眼镜,梳着时髦的长马尾,无论去哪都爱背一个黑色大背包。

周末,父亲带上我和他一起去罗镜乡镇玩。一路上,父亲和“阿砖”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,全是英文。我竖起耳朵认真听,也只听懂了一些“Ok”“Yes”之类的语气词。

图片 3.png

“阿砖”和父亲的合照


回到家,母亲准备了一大桌子菜。听不懂英文的母亲,不停地向“阿砖”指指这盘菜,又点点那碗汤,“阿砖”则时不时竖起大拇指。

全家人中数父亲最忙,一边高兴地和“阿砖”说话,一边给我们做翻译。

“阿砖”回菲律宾之前,父亲送给他一套篮球服留作纪念。过了几个月,“阿砖”给父亲寄来了一双特色木拖鞋。

相隔千万里的人,因为工作联系到一起,也从工作到生活,成为好友。

不怎么看书的父亲,怎么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?

我想,可能是深夜在我睡着后,他认真把书看了,又或是平时在和同事的沟通中,他认真学了吧。

我学好英语的决心,就是在那段时间慢慢建立起来的。

学好英语除了考试能拿高分、得到英语老师的小徽章外,还能听懂父亲和外国同事们的对话。也有机会再向那位高个子外国同事表达一声:没有那张照片,我是多么遗憾呀。

科学家与工程师

父亲在雅达是做什么工作呢?

父亲说,他以前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。

而问起他现在的工作,他回答:工程师。

以前我总是打心底里为他可惜一番。科学家、医学家、艺术家、作家、画家,从会认字开始,语文书介绍的无一不是这样杰出的大人物。

所以我总想,要是父亲能当上科学家就好了。

记得那年在大学宿舍观看神舟十四号返舱直播,主持人激动地问作为特邀解说员的杨利伟,中国航天为什么能够创造一次又一次的佳绩。

杨利伟回答说,“可以用四个字来解答,那就是“严、谨、细、致”。

听到这四个字,我脑中浮现出航天员们平日辛苦训练的场景,也同时想起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的样子。

没能当上科学家的父亲,教会了我怎么做人与做事。

我并不能具体说出他是做什么工作的,我只能说,他的工作是严格、谨慎、细致的。他负责设计一些小零件,而且要严格谨慎控制零件的精准度,多一分少一毫都不行。

在家时,经常能听到父亲和同事的电话沟通,短则几分钟,长则一两个小时。有时心平气和,有时面红耳赤,说这批零件的数据不合格必须重新做,说要记录好每个零件的数据,说要如何调机器才能生产好零件,说加班加点也要把零件做出来准时上交……

小小零件,要做好是多么不容易啊。

做数学题时,我经常算错数。被父母批评后,总爱顶嘴争回点面子。

“要是你来负责做零件,定是要浪费很多材料,辛苦了你的伙计们了”,唯独对父亲打的这个比方,我总能坦然接受,因为它最有说服力。

父亲对他的工作做到了数年如一日的坚守。

平日里,父亲也爱穿雅达的工衣,外套、短袖、球衣,穿多了洗多了,颜色就变浅了,但胸前的雅达标志始终鲜明。

父亲的厂卡换了两次。照片里的他由黑发变白发,由青涩到从容,但不变的是他的工号,他敦厚的笑容也始终绽放在照片里。

原来,他就是这样将青春给了他热爱的工作。十三年的兢兢业业,十三年的诚诚恳恳。

少一块坚实砖头砌不成高楼大厦,缺一点欲滴青翠造不成万紫千红。我的父亲,还有千千万万的员工们,在雅达一线做着最平凡却又最伟大的事情。

工作与人生的意义,也许就是在工作中创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,在人生中延展工作的精神与态度。

工作和人生彼此影响,密不可分。正是因为有了工作,才能放飞理想绽放人生光彩;正是因为人生道路漫漫,工作中的精神和态度才能带领我们看到更美的风景。

与其说是这群人选择了雅达,不如说是雅达选择了这群人,将“严格、谨慎、细致、坚持”的雅达精神渗透到每个雅达人心中,代代传承下去。

选择在父亲节这天写下了这篇文章,致敬我的父亲,致敬我们的雅达

 


近期新闻